【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】养老更贴心 生活更舒心

通海路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内,老人们和护理人员一起做手工。记者 何敏 摄


【资料图】

青海新闻网·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红彩绸挂在顶上,福字写在门上。

沐浴着透过玻璃顶棚洒落的阳光,六七位喜爱音乐的老人奏响青海小调,欢快的乐声传向四方……

9月4日上午,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镇大堡子村老年幸福佳苑里,就像往常一样,温暖而热闹。这是每天的“固定场景”,让老人们既吃好饭,又能娱乐减压。

家住附近的孤寡老人张贵生每天中午都过来。吃完一碗米饭,老人放下筷子,摸着肚子说:“吃得饱饱的了。”

地处大堡子村委会,老年幸福佳苑因促进农村养老服务工作而建。这里不仅为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营养餐,还配备了残疾人康复室、棋牌室、曲艺室、理发洗浴室、图书室、儿童室等服务设备。

“每天大概有四五十位老人来就餐或参与娱乐活动,这里面有五保老人、特困家庭老人和低保对象。主题教育开展以后,我们又把3名岁数比较年轻、但患有重度残疾的人员纳入了服务范围,这样,每天中午,家里人就可以为他们把饭打回家去吃了。”大堡子村工作人员王紫英说。

主题教育开展以来,青海省各级民政部门着力破难题、促发展、办实事、解民忧,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。

以“全面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,努力打造具有高原特色的养老服务青海样板”为核心,围绕城市、农牧区等不同区域特点以及居家社区机构各层面不同养老方式,开展广泛深入调查研究,梳理存在问题,明确发展路径,提出工作举措。

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服务设施功能,利用现有养老机构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,在全省建成50个具备综合助餐、日间照料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点(站);利用现有农村互助幸福院和闲置房屋等资源,推进邻里互助助餐模式,打造了100个具备助餐及日间活动功能的农村互助养老点(站);持续推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项目,完成1303户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。

“奶奶,我们给您按摩一下肩背和腿脚,您要感觉不舒服了就说啊!”

“好的好的,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,对老年人这么关心,你们又很细心,我没有不舒服的地方。”

9月4日,在西宁市城西区昆仑阳光城独居老人陶桂香家里,正在开展上门照料服务的工作人员跟83岁的老人聊得很开心。

4个子女都在外地或州县,7年前老伴走后,陶桂香老人就一直独居。随着年龄越来越大,老人的生活越来越不方便,如今通过适老化改造,家里免费装上了智能呼叫设备、卫生间无障碍设施以及烟感报警、自来水溢水、门磁、红外等传感设备,还有专人定期上门体检、陪着聊天,老人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。

走进灯光明亮、干净整洁的西宁市城西区通海路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摆放在墙边搁架里的老人们制作的手工艺品。鲜艳的干枝梅、憨态可掬的手工画……略显粗糙,却很鲜活,绽放着生机和美丽。

再往里走,便是生活和活动区域,几位老人围坐在长桌边,跟着工作人员一起做手工,时不时还为选什么配色“争论”一番。还有几位正在下跳棋,因为不遵守规则,被工作人员揶揄,老人脸上溢满了笑容。不难看出,在护理人员的悉心照顾下,吃住在这里的十几位长期托管老人的生活充满了温情和乐趣。

为了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普惠均等、方便可及的服务,主题教育开展以来,青海省民政厅累计投资9772万元,为全省13万名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和80岁以上社会老年人提供助餐、助浴、助医、助行、助洁等服务,并严格落实高龄津贴、养老服务补贴、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等制度,惠及近35万老年人。

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聚焦保障人民群众健康,广泛开展调查研究,以学促干,着力推进重点人群疾病预防和健康服务,帮助老年人尽早发现健康风险因素和早期疾病,为40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了免费健康体检。

“主题教育开展以来,全省基层养老服务能力得到切实增强,推动了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加速形成,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。”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王军说。

(何敏)

关键词:

推荐阅读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北方印刷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0   联系邮箱: 55 16 53 8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