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诸葛亮/魏延】不复问刀环-当前短讯

那是刘备还在的时候,人们总有这样那样的憧憬,仿佛今天在汉中立住了脚,明日便可挥师向长安了。豪言壮语是那么受欢迎,胜过酒席上的一切佳肴。

“打下了长安,你想做什么呢?”


【资料图】

魏延就说了一些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话。

“这些都是公事。”刘备点评道,“文长自己就没有什么想法?”

三十六岁的镇远将军眸中闪着热切:

“倘若真有那一天,臣想去拜一拜淮阴侯。”

诸葛亮在旁听见,一口酒压下了唏嘘。他知道魏延这个愿望大概率是实现不了了。淮阴侯韩信功高盖世,名垂千秋,只落得身首分离,荒冢一堆草没了。漫说长安几经战火,便是故址犹存,却往何处拜祭?

建安二十四年是那般鲜花着锦,织就了益州的前程,直到临沮道上一场雪,寒透了人的心。

他们再一次提起韩信,已经是很久以后的事了。

连年北伐,收效甚微。魏延反复申请,效楚汉故事,分兵夺取关中,是为立足之基。诸葛亮却制而不许,坚持从陇右大道进军。

“他们说我不识好歹,说您是为了‘保护’我,才按着我不让去潼关。”

魏延语气轻柔,晶亮的眼中没有一丝笑意:

“我乃大将,却被闲置营中。丞相,这个笑话讲得如何?”

诸葛亮心生荆棘。当战略意见分歧被曲解成私情密意,非但不足以服众,更遗恨于人。然而他开口时,却没有直接否认:

“我朝大将凋零,你便不能说这纯粹是笑话。”

昔年,公孙昆邪在汉景帝跟前声泪俱下,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,没日没夜与匈奴激战,万一有个闪失,岂非国家的不幸。莫如将他调去军情不那么紧急的地方,也好留住这个人才。

“李广一生未能封侯,焉知不是早年耽误的缘故!”魏延神情殊为不屑,咄咄逼人:

“何况,我怕死么?”

你当然不怕。诸葛亮一脸严肃。你甚至把为国捐躯视作一场盛大的典礼,虚空中挂满了勋章。我只怕你的士兵,未必愿意跟你赴死。到那时,死亡会变得格外难堪。远的不用比,关二君侯一生善待卒伍,兵锋直指中原,败走麦城时,身边还剩几人?

魏将军终于骇笑出声:“丞相连末路都替我想好了。”

述古论今,无非手中缰绳,困住骐骥的四蹄。他似也觉出味儿来,从头说起:

“延本为汉中督,久察敌情。建兴五年入相府,复领了凉州刺史之职。如今已是建兴十年了!丞相身负国运,屡上《出师表》;难道延百般请战,就是为了一己之私么?”

休士劝农,教兵讲武,正是积跬步而至千里。

“我若拿不下潼关,最坏不过万人覆没。朝中仍有忠义之士。可此计若成,我国便如旭日东升,再也不怕伪魏的威胁。”

烛光摇曳,映着刀柄上的铜环。那一点锋芒穿透帷幄,直教外间侍卫听得字字心惊:

“您想了那么多风险,为什么不想想,更好的未来?”

怎么没想过?早在二十七岁,隆中定策时,诸葛亮就已经描绘了那一片荣光。只是年与时驰,故人谢世,他再也不曾一口断定成败利钝。心思至此,换了话题:

“文长这佩刀很是出色。”

“只盼丞相能让它物尽其用,好过天天……”说了一半,魏延自己先住了口。

诸葛亮面色稍霁:

“我知你曾一舞动三军。别再拿它吓唬杨仪了!”

那一年在涪城与刘璋宴罢,刘备回营,深责庞统:

“军师也忒心急了。我等初到此间,恩信未立,便要下手!若不是孤拦得快,岂非要斩了文长?往后切不可如此!”

庞统与法正嗟叹不已。那鸿门宴上的罪魁却说:

“今日事未成,延岂敢丧命于此。来日定要为主公打下这江山。马革裹尸,才算死得其所呢!”

当时看过他舞剑的人,一个都不剩了。他还在拟定的路上奔走,热血不减少年。

王程应未尽,且莫顾刀环。

首发于2022年5月

关键词:

推荐阅读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北方印刷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0   联系邮箱: 55 16 53 8@qq.com